如何看待知乎上越來越多的營銷軟文?
利益相關(guān),親答。
我,在接觸其他平臺,博主接廣告時,粉絲都會理解甚至支持這種行為。
但是知乎用戶對于接廣告這件事似乎很反感。
因為,很現(xiàn)實的一個問題是:沒有人長期愿意為愛發(fā)電。
擱你,你愿意嗎?
我們不能一邊看各路大v輸出觀點,抖機靈,辯論,得到見識,獲得快樂的同時;又一邊指責(zé):“啊,這個人放了公眾號,又是個營銷號,真惡心”“竟然開始接廣告,身為大v怎么可以這個樣子呢”
真的,這樣是不是有點不道德呢?==
東西對你有用,你可以點個收藏;東西對你沒用,你大可不看;
而不是從沒在這個社區(qū)做出一點貢獻(xiàn),反過來就要求別人一直在無償進(jìn)行輸出。然后看到知乎上開始進(jìn)行商業(yè)變現(xiàn)時,又義正言辭的喊出“知乎藥丸”的口號。
再說一下:“營銷軟文”這件事。
我們來看一下一些其他賬號的數(shù)據(jù):
新世相頭條報價50w;
GQ單號1年可以賺2個億;
十點讀書去年知識付費營收1000+w;
他們的產(chǎn)品/課程的開頭都是軟文,只有代入場景,才會讓受眾讀下去的沖動。
所以,我對“軟文即騙”這種說法不是很能接受,軟文它只是一個工具,一種呈現(xiàn)的形式,不管對品牌方還是用戶,都是一種負(fù)責(zé)任的態(tài)度。
至于分辨一個產(chǎn)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,不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進(jìn),我覺得這是一個成年人不難做到的事情吧,何況還是知乎的高知用戶。
為什么不能直接放廣告,因為平臺不允許,用戶也不買賬。廣告軟文化的好處在于,用故事型代入產(chǎn)品賣點,你要是需要,可以去了解一下;不需要就可以直接劃過去。
這個不是一個正常理智的做法嗎?
以上。